中国政府 山西政府 中国水利 切换到繁体 | 无障碍浏览 | 设为首页 | Rss订阅

中国水利报 :三晋河湖 幸福流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幸福河湖,是新阶段河湖治理管理保护的重要任务。山西省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持续提升河湖治理管理保护水平,全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晋中市、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等地涌现出一批优秀案例,积累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为山西省幸福河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河长治 润屯留

发源于盘秀山的绛河,纵贯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水质优良,生态良好,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成为全省首条入选的河流。

绛河两岸好风光,映照着屯留区坚持生态优先、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的实践。

全力推动——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工作专班,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顺势而为——以八百里浊漳河水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契机,紧跟省委、省政府步伐,深入一线督导,加速推进浊漳河支流绛河幸福河湖建设。

因地制宜——对绛河开展河流健康评价,打造山林清泉涵养区、河谷水乡融合区、湿地水岸发展区等;结合“千万工程”,立足河湖资源禀赋,建设6个水美乡村;多点发力综合施策,开展鸡鸣水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屯绛水库水源地保护等工程。

系统治理——针对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水文化挖掘、水污染防治等,聚力提升河湖品质,共落实项目18个,总投资约14.2亿元。

屯留区部门联动,落实“护河员吹哨、河长报到”机制,强化“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模式;制定年度河湖库“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排查整治方案,建立分工明晰、监管有力的联动共治机制,有效解决河湖管理资金不足、管护不力等突出问题。

绛河这条屯留的母亲河,一路东流,幸福可期。

水清岸绿祁县新

千百年来滋养着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万千儿女的昌源河,2024年9月顺利完成省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综合评价。

河湖安澜、水清岸绿、环境宜居、人水和谐……祁县聚焦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奏响河湖建设的“幸福曲”。

强化流域综合治理。祁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施昌源河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完善流域水雨情监测设施,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建设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加快推进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初步形成“一泓碧水、两岸锦绣、全线成景”的生态格局。

推进深度节水控水。祁县实施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工程,新建梨苑灌区,开展杜家庄灌区续建配套建设,改造提升昌源河灌区,实施城乡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加快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助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创新河湖管护机制。祁县坚持“幸福河湖为人民,幸福河湖人民建”,让人民共享幸福河湖建设成果;设置县乡村三级河长,引入物业化管护工作模式,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管护;建立健全水利、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志愿服务队伍﹢学生志愿者”的“河小青”工作模式,打造河长牵头、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全民治水格局。

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智慧河长平台建设,合理布局远程监控设备,覆盖昌源河重点河段,设置水环境监测站点;借助第三方技术服务,运用无人机进行巡查管护,助力河长决策。

弘扬先进水文化。围绕昌源河文化特色,祁县大力建设沿河文化圈,打造昌源河水情展馆,建设九沟水利风景区,打造省级水政执法宣传基地、河长制主题公园,构建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展示体系;统筹打造沿岸亲水圈,依托“万里茶道”昌源河遗迹,结合镇河楼等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将幸福河湖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发展绿色水经济。祁县创新“河湖﹢”“水利﹢”经济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河湖资源生态价值转换,增进民生福祉;依托昌源河生态廊带建设,打造酥梨飘香水韵苗堡、三贤圣地和谐修善、康养福地诗意刘家堡、贯中故里魅力河湾等沿河精品示范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护好盐湖这块千年瑰宝

冬天出硝,夏天产盐,坐落于中条山北麓的运城盐湖,素有“千古中条一池雪”的美誉。从空中俯瞰,盐湖被若干堤埝分割成色彩斑斓、大小不一的盐池,宛如大地“调色板”,美不胜收。

山西省运城市,因盐池而兴,因盐运而名。近年来,盐湖结束了4600多年的食盐开采史,转型宛如破茧之蝶,实现了从产盐池、工业区到旅游打卡地、生态保护区的华丽蜕变。

2024年8月,运城市开展市级幸福河湖建设成效评价工作,盐湖是运城市7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之一。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运城加快推进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

在环境整治上,实施十里北坡绿化、荒滩绿化、污水管网建设、七彩盐湖景区全面提升改造、盐湖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等项目。如今,一座座荒山披上了绿装,污水管网保障着盐湖周边的环境健康,七彩盐湖景区吸引游人无数,盐湖沿线的乡村也在示范带建设中焕然一新。

在水系治理上,常态化开展“净湖行动”,疏浚河道,连通盐湖内部水系,清理湖中及周边垃圾。各职能单位联合开展“净湖行动”,共出动1500余人次、10余辆垃圾清理车,累计清理道路约22公里、水面5万余平方米,清理转运各类垃圾200余吨。

在生态修复上,进一步加大对盐湖区域内土地、林草、水、野生动物、矿产等资源的保护力度,抓好植树造林,实施盐湖堤埝除险加固及生态修复等项目。

在文旅培育上,扎实推进“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河东盐池旅游度假区,办好池盐文化旅游周、环盐湖自行车赛等活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科学研究上,和多家科研院校紧密合作,为盐湖生态保护与管理决策搭建起一座坚实的科学之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经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盐湖堤埝变得更加整齐美观,湖面宽阔,水质清澈,盐湖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周边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已然绘就。

守护盐湖离不开日常巡护。运城市积极组织职能部门召开盐湖联防联动巡护协调会,开展守护天鹅栖息地、禁牧行动、化工厂排查、守护林木、客水再排查等专项行动,坚决制止和打击私搭乱建、倾倒垃圾、非法排污等行为,守护好盐湖这块千年瑰宝。

运城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市广播电视台发布盐湖生态保护、科研、人文历史等宣传视频,利用华夏盐湖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系列科普教育片,营造了浓厚的河湖保护氛围。

作为运城一张熠熠生辉的重要名片,盐湖正日益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湖。

水畅阳城入画来

11月6日,山西省水利厅组织全省提升幸福河湖建设能力培训班的成员来到晋城市阳城县,实地参观学习阳城县在河湖管护与治理、河湖长制工作落实、幸福河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

阳城县近年来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积极开展幸福河湖创建,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

阳城县全面铺开沁河、获泽河、西小河、芦苇河等主要河流的生态治理,河湖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河湖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获泽河是沁河的一级支流,自西向东贯穿阳城县城,是阳城的母亲河,获泽河县城段是阳城县幸福河湖创建的样板。

早在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阳城县投资1.2亿元,先后实施了获泽河的五期治理工程,大大提升了县城东部宜居宜业水平。但河道径流量不足、水质较差等问题一度困扰着获泽河。

阳城县坚持系统思维,以让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为目标,扎实开展幸福河湖建设行动。

生态补水,助力母亲河复苏。2018年,阳城县实施了获泽河生态补水工程,将师婆泉的水引入获泽河县城治理段,年补水500余万立方米。2022年—2023年,全面贯通羊泉、董封灌区渠道,让董封水库的水流入河道,获泽河县城段水量水质更加改善。

整治河道,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阳城县坚持防洪、清淤、扩容、增蓄相结合,2022年实施获泽河阳城县河道治理工程、获泽河(留昌村—荪庄村段)河道治理工程等,新建钢闸坝4座,清淤疏浚河道33.28公里,获泽河阳城县段防洪达标率达到83%,河道防洪标准整体提升至50年一遇。出重拳、见实效,阳城县强力推动“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行动,克服重重阻碍,拆除获泽河上的十余个砂石厂,确保河道行洪畅通。

综合治理,打造活力水岸。阳城县实施获泽河下游白桑段河道水体治理工程、西小河(西丰水库至入获泽河口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等,改造污水管道25公里,新增绿地25万平方米,形成水面近20万平方米。依托河道治理,阳城县打造集休闲、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水邻里公园,建设篮球场等运动场所满足市民运动需求,河清岸绿景美的滨水廊道释放了发展活力。

弘扬水文化,讲好获泽故事。阳城县以水为脉、以文为魂,积极探索水文旅融合,充分挖掘“舜渔于泽”“大禹神斧劈石门”等文化元素,打造丰富多元的水文化景观,延续历史文脉,让人们记住乡愁。

如今,阳城县深化幸福河湖建设稳步向前,一幅幸福河湖的美好画卷正在阳城大地徐徐展开。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11月21日 第5699期 第3版 


责编: 薛晋萍       2024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