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 山西政府 中国水利 切换到繁体 | 无障碍浏览 | 设为首页 | Rss订阅

山西省水利厅: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山西省水利厅代表发言
  一、"十一五"农村水利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省以发展民生水利为目标,狠抓农业灌溉和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建设,积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农村水利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立足应对特大干旱年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加强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山西"十年九旱",水资源严重不足。集中表现在地表水利用不足,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地下水超采严重。为破解困扰经济发展的"水瓶颈"问题,2006年,省委、省政府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专题调研,并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下, 2007年3月,做出了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兴水战略的决定。总体思路:通过建设一批地表水拦蓄工程,加固改造一批水库工程,在丰水年和正常年份,主要使用地表水,涵养地下水,使地下水储量逐步回升。在特殊干旱年份,由地下水补充供水。
  围绕"储水于地下以备旱年之需"的目标,2007年启动了35项应急水源工程。目前有27项工程已基本完成,并陆续投入运行。在此基础上,2010年又着力实施覆盖全省70个县、2700万人的十大骨干供水体系,构建"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山西大水网。目前,十大供水体系大部分有了基础,有的已基本成形。全部工程完建后,可增加地表水供水能力15亿~20亿m3,加上引黄河水,基本满足全省今后10年预计85亿m3的用水需求,特别是在遇到百年一遇大旱,基本能够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二)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确保让全省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水、放心水
  2000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将解决吃水问题作为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特别是2009年,又进一步提出两年内实现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2010年6月和8月,由11位省委常委和省级领导带队,两次分赴全省11个市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和督导。随即,省委、省政府召集各市书记、市长专题安排部署农村饮水工作,会议由省委书记亲自主持,省长做动员报告。
  从2006年开始,省级财政每年筹资3亿元用于饮水安全,2010年省级财政共安排6亿元,各市县也按水利部要求足额落实配套资金。为提高冬春季节的供水保障率,2008年省政府动用3000万元省长预备金,为各县配备了专门供水服务车,确保在大旱之年通过送水到村、到户解决吃水问题。
  2009~2010年,两年完成投资30亿元,解决了58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今年,省政府把对农村饮水水价实施补贴,列为十项强农惠农政策之一。对井深400m或扬程200m以上的农村饮水工程按照每方水1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此外,进一步加强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延伸集中供水工程管网,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十一五"末,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
  (三)全力抓好农田灌溉软硬件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一是下大力气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在汾河中游,通过水源置换,原来供工业部分的水量由万家寨引黄工程供给,增加了农业灌溉供水量;在临汾,通过引沁河水入汾河,解决下游沿汾灌溉水源问题;实施汾河清水复流工程,在全流域实施节水,并通过科学调度和合理配置,解决了汾河沿线的灌溉水源问题。此外,以黄河水源、新建应急水源工程和加固后的水库为依托,按照西引黄河、东抓拦蓄的原则,初步解决东西山区灌溉水源问题。
  二是新建了夹马口北扩、北赵引黄等一批大型灌区,启动实施了西山沿黄提黄灌溉工程。夹马口北扩、北赵引黄两座新建大型灌区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建成投产,新增灌溉面积100万亩。与此同时,相继开工建设了禹门口东扩、河曲引黄、西范东扩等大中型骨干灌溉工程,这批工程到今年底建成,可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00万亩。为进一步解决西山沿黄地区缺水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规划在西山沿黄11县建设145处提黄工程,发展灌溉面积122万亩,受益区人均水浇地由0.16亩增加到0.8亩。2010年已开工建设12处。今年省政府将其列为十大强农工程之一,"十二五"期间将全面实施。
  三是扎实推进十大灌区节水改造。我省10大灌区在水利部连续12年大力支持下,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全省3座大型泵站更新改造也完成投资近1.7亿元。通过项目实施,累计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60万亩,灌溉干支渠水利用系数由0.56提高到0.7,工程设施完好率由32%提高到45%。灌区农业种植结构大幅调整,灌区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四是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依托,大力开展节水灌溉。在我省21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中,按照节水优先、集中联片、突出规模效益的原则,重点开展渠道防渗和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清徐县通过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初始水权分配、用水计量监控、政策保障和节水工程四大体系建设,年均节水3000万m3以上,与2006年相比地下水位回升3.56m。洪洞县举全县之力整合涉农资金2.58亿元,大力开展节水工程建设年活动,使全县43万亩农田基本实现节水灌溉全覆盖,亩次灌溉用水量下降30%以上,年可节水5000余万 m3。
  五是实施灌溉电价水价、机井补贴和灌区末级渠系建设补贴。2009年,省政府出台了灌溉电价水价补贴政策。将大中型泵站灌溉电价由0.269元/kW·h降到0.06元/kW·h,水价由0.507元/ m3降到0.25元/m3以下。与此同时,2010年,出台了灌溉机井补贴办法,对机井灌区每亩补贴20元。2011年,省政府又把灌区末级渠系建设补贴列为十大强农惠农政策之一,每年建设末级渠系1万km,补贴资金2亿元,连续实施五年。通过以上措施,我省从2008年开始,每年建成一座大型灌区,每年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100万亩。2010年实灌面积首次达到1713万亩,较"十五"末净增513万亩。去年虽遇严重干旱,但全省粮食产量仍达到108.5亿kg的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农业灌溉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工程管理,确保农村水利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在水利投融资机制方面,经省政府批准,2008年组建了有90亿元固定资产的山西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取得各银行授信73亿元,融资28亿元用于水利建设。改变了过去单一依靠政府投资、水利资金严重不足的局面。
  在以煤补水机制方面,出台了调整全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政策,从2009年1月1日起,按照开采吨矿石或原煤3元计征水资源费。每年可征收水资源费近20亿元。水资源费重点用于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和民生水利工程。
  在工程建设机制方面,以新建的夹马口北扩、北赵引黄等大型灌溉工程为试点,积极推行基建加农建的建设新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工程占地、青苗赔偿和农建工程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一是将全省48414个自然村的地理状况、人数、灌溉工程及吃水现状建档立册,由省级水利数字中心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二是积极探索区域水利管理服务模式。在有大中型水管单位的地区,成立水利管服区,对区域内的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三是农村饮水工程依托各县抗旱服务队成立农村饮水管理中心,以乡镇为中心设立分站,对各村供水工程进行管理。四是全力推广夹马口灌区"阳光工程"和"用水户协会"建设。全省组建用水户协会4110个,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管理和监督。
  二、"十二五"农村水利工作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到2015年底: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200万亩,实现农业人口人均一亩水浇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500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一是完建一批骨干灌溉工程及末级渠系配套建设任务;二是继续推进大中型灌区和泵站改造;三是全力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创建50个高标准农业节水县,启动一批"五小"水利工程;四是全面实施西山提黄灌溉工程建设;五是提高农村饮水工程标准,提高供水工程保障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六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各项补贴政策,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责编: 魏永平       2011年0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