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 山西政府 中国水利 切换到繁体 | 无障碍浏览 | 设为首页 | Rss订阅

中国水利报:山西临猗县农建兴水富民 打造丰产大县



  “这两个圆形蓄水池总容积为1.2万立方米,只要把池中的水放出去,21个管道出口完全可以实现自流,受益果林面积达两万亩,被浇灌的土地,每亩可增收1000元以上。”在海拔692米的临猗县大嶷山上,北辛乡张家坡村村民张奇峰,指着大小两个水池说。

  临猗县长期坚持“水利先行”方针,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一批农建工程,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

旱垣高坡上的丰产良田

  临猗县地处旱垣高坡,自古土薄水浅,然而,近年来该县却先后荣获全国苹果生产二十强县、全国枣业十强县等荣誉,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当地粮食连年丰收,果树连年增产,农民连年增收。2012年,全县水果产量超过40亿斤,粮食产量达7亿斤,棉花产量4200万斤,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8000元。

  临猗县这些巨大变化,得益于多年来的水利建设。近年临猗县先后投入资金6.7亿元,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农建工程1567处、防渗渠道1616公里,全县灌溉面积达到120万亩。在水利建设中,该县率先实施“基建+农建”模式,即主体工程由政府投资项目单位建,土方等配套工程则由农民义务劳动建。同时,针对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制定出台了“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民办公助激励政策,探索建立了“能人大户”出资办水、农民用水协会股份合作集资办水、村级集体筹资办水等三种建设模式,引导群众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兴水富民的水利新政

  张家坡村的张奇峰,正是水利新政的早期受益者。早在1998年,他在大嶷山旱垣上花30万承包下400亩地,但打了几眼井却不出水,上山调水又花费高昂,400亩经济林果,只能靠天吃饭。2010年,夹马口北扩工程建成通水,解决了临猗、万荣2个县10个乡镇40.6万亩耕地的灌溉用水问题。张奇峰还牵头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多方集资1000万元,在大嶷山顶投资兴建了2座提水泵站和2座蓄水池,解决了大嶷山海拔高于夹马口灌区实际控制线的灌溉难题。

  就靠2个超大蓄水池,大嶷山坡上、坡下7个村6000多口人和2万亩耕地,都用上了甘甜的黄河水。一项民办公助的提水灌溉工程,撑起了大嶷山人致富的梦想。在工程管理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大嶷山新型农业观光生态园区规划图。作为主要出资人和管理者,张奇峰不无自豪地说:“这片园区未来将覆盖大嶷山的大部分地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黄河水经泵站提水上垣,在两座蓄水池沉淀澄清后,用于周边经济林果的滴灌和渗灌,不仅节水,还可以搞鱼虾养殖。”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兴水富民”这一词汇,被临猗人发挥得淋漓尽致。据统计,仅最近两年间,临猗县民间投资办水资金就高达3670万元,由村委会或农民联合建设小高灌多达56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记者 武年丰  通讯员  刘洋)

来源:中国水利报(2013年1月11日)

责编: 武年丰       2013年0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