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 山西政府 中国水利 切换到繁体 | 无障碍浏览 | 设为首页 | Rss订阅

自觉自信自立自强———党的十八大精神纵横谈(1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是中华文化的复兴。在民族复兴的奋斗征程中,文化引领是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且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前有车、后有辙。在这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道路上前行,首先要弄明白的就是如何自觉自信、把握时代特点,自立自强、回应人民精神文化的迫切需求。就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明了方向: “三个坚持” “两个文明” “三个面向”,即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厘清和明确了这些,才能在万里长征中自觉地迈出坚实的步伐。

    文化的自觉自信,离不开公民思想道德素质,这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更关系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局出发,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出部署;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作的 “三个倡导”的表述,明确了国家发展目标,彰显了社会核心理念,确立了公民基本遵循,符合党和国家一贯倡导的思想、理念、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

    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做到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基于此的文化自立自强,才是有的放矢,才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文化引领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不仅需要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更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积极性。

    总而言之,就是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主动而为,做大做强、做牢做细,能够并最终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让我们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得以传播和覆盖。

    文化投入的是智力劳动,产出的是精神产品,影响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与物质产品生产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实践表明,要尊重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规律,要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使一切改革创新的观念得到尊重、一切改革创新的举措得到支持、一切改革创新的成果得到肯定,才能推动文化工作者创造精神、创造活力的竞相迸发。辩证看、务实办。文化的自觉自信、自立自强,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落实的关键就在于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只有依靠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算落到了实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算有了保障。(朱慧)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责编: 贾懿       2013年03月19日